华蓥市法院:天天开车发红包却喊“没钱”?真“刑”!
被执行人明明天天开着车,还用微信发红包,却对法院判决的债务坚称“无力偿还?”面对如此赤裸裸的“拒执”犯罪,华蓥市法院果断“联动破局”,对企图“隐身”的被执行人徐某乙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4个月!
基本案情:隐藏财产,拒不执行,竟将判决当儿戏!
2023年,徐某乙因所有权纠纷被法院判决向戴某、徐某甲支付共计13万余元及利息。因徐某乙迟迟未履行生效判决,戴某、徐某甲向华蓥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发现被执行人名下只有存款2000余元以及一辆长安汽车,无其他可执行财产。法院两次向徐某乙下达《限期交付车辆通知书》,但徐某乙仍未依法交付车辆,甚至借用他人微信账号进行资金往来,制造无收入的假象以逃避执行措施。
联动破局:警法协作,刑事追责,被执行人无所遁形!
2025年3月,华蓥市法院依托拒执罪联动机制向公安机关移送侦查线索。随后经公安机关核实,徐某乙在2024年10月至次年3月微信收入达到9万元!铁证面前,其家属慌忙将隐匿的车辆送至法院。
因被告人徐某乙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结合其认罪态度及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等表现,华蓥市法院于2025年6月12日判处其拘役三个月,缓刑四个月。
法官说法:法律面前无“隐身”,主动履行是正道!
“隐瞒财产、拒不执行,这是恶意挑战司法权威!”
当前,华蓥市法院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已建立拒执罪联动机制,对提前转移资产、逃避执行等违法行为已形成打击合力。“强制执行+刑事追责”的新型办案方式,将会进一步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逃避空间。
在此,华蓥市法院提醒所有被执行人,对法律要心存敬畏,对生效法律文书要及时履行,拒不执“行”终将获“刑!”(李远斌 樊思李 拜志峰)
编辑:满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