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西华师范大学“AI”寄教育“乡”约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为当地儿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宣讲活动。团队创新采用“理论宣讲+AI互动”模式,让法律知识生动可感,为乡村少年播下法治的种子。
趣味宣讲:法律知识“活”起来
“遇到陌生人强行抱你该怎么办?”实践队员郑多的提问瞬间点燃课堂。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喊救命!”“找警察!”这样的互动场景,正是团队精心设计的“法治小课堂”缩影。
针对儿童认知特点,团队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转化为生活化的小故事。通过情景剧演绎“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场景,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法律意义。当队员江洋扮演“坏叔叔”用糖果诱骗时,孩子们齐声拒绝:“不能跟他走!”实践队顺势讲解“拒绝权”“求助权”等概念,教会他们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开展AI普法宣讲甘琴心供图
AI互动:科技让普法更贴心
“小法小法,同学抢我零花钱怎么办?”在AI互动区,7岁的张苗向平板电脑中的卡通形象“小法”提问。AI立刻回应:“这是侵犯财产权,可以告诉老师或家长哦……”围观的孩子们跃跃欲试,排队等待体验。
团队专门开发了儿童版AI法律智能体,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易懂的语言,并针对不同年龄提供个性化解答。例如,对低年级学生用动画演示求助流程,对高年级学生则结合案例讲解“正当防卫”。
AI的“耐心”成为最大优势。内向的孩子不敢在课堂提问,却愿向智能体倾诉心声。不少孩子询问“父母吵架摔东西违法吗”“奶奶不让我上学怎么办”等家庭问题,AI均温柔引导解答。
大龙镇纪委副书记胡文可赞叹:“AI不仅普及法律,更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形式非常新颖。”
图为儿童利用AI智能体学习法律知识甘琴心供图
科技助力乡村法治教育
指导老师刘朝荣表示:“乡村儿童法治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通过AI技术,打破地域限制,让法律成为孩子们保护自己的武器。”
此次活动是西华师范大学“AI赋能·法治兴村”系列实践的一部分。团队计划根据反馈优化AI功能,在广安、南充等地乡村学校推广,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少年的成长之路。(张思琪吴骏驰彭文林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