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梦也没想到,和‘靳东’谈了这么久的恋爱,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近日,邻水县某镇居民黄女士(化名)表示,自己因轻信网络上所谓的“明星恋情”,在短短四个月内被骗走16万余元。最终,犯罪嫌疑人陈某某被邻水县检察院以诈骗罪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
这起案件不仅揭开了“明星诈骗”的神秘面纱,也为广大网友敲响了警钟。
“明星”主动加好友 一场“热恋”悄然开始
时间回溯至2022年,黄女士在刷短视频平台时,偶然看到一段自称是演员“靳东”的视频,视频中还附有联系方式。抱着好奇的心态,她试着添加了该微信账号,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靳东”竟然通过了她的好友申请。
随后的日子里,“靳东”对黄女士嘘寒问暖、体贴入微,两人逐渐发展为“恋人”关系。然而,现实中从未见过这位“偶像”的黄女士并不知道,与她“热恋”的其实是远在福建的男子陈某某。
原来,陈某某曾是一家电信诈骗公司的员工,专门负责通过社交平台伪装成明星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取得信任后诱导对方转账投资。在这过程中,他熟练掌握了“话术”套路,并尝到了诈骗带来的“甜头”。
设局连环套 骗子辞职单干继续行骗
在骗取黄女士初步信任后,陈某某便以“应援”“投资”等名义多次要求其转账共计500元。由于诈骗公司给他的提成较低,陈某某竟决定“跳槽单干”。2023年2月底,陈某某悄悄记下黄女士的微信号,在辞职后以“靳东私人微信”的名义重新添加对方,继续编织“爱情谎言”。
为了进一步加深信任,陈某某还创建了“靳东助理”“医生”两个微信号,轮番扮演不同角色,制造出“生病住院”、“出车祸”“拉人气票”、“代买物品”等虚假情节,不断向黄女士索要钱款。短短四个月,黄女士累计转账达16万余元。
在多次提出想要去北京见面,均被“靳东”拒绝,黄女士终于意识到自己被诈骗。于是向邻水县公安局报案。
理智追星 警惕“情感+投资”双重陷阱
事实上,类似案件并非个例。早在2022年9月,上海市民王先生就曾报警称,自己60多岁的母亲王阿姨迷恋影视明星“靳东”,加入了一个所谓“明星粉丝团”,先后以参与“应援投资”“公益项目”为由,转账20万元。尽管家人多次劝阻,王阿姨仍深信不疑,甚至一度拒绝配合警方调查。最终,警方成功抓获一个8人组成的诈骗犯罪团伙,揭开了一场打着“追星”幌子的诈骗黑幕。
“这类诈骗往往利用人们对明星的崇拜心理和情感寄托,通过虚构身份、伪造情感联系,再辅以投资理财、应援捐款等借口实施诈骗。”邻水县检察院检察官魏巍表示,“受害者多为中老年群体,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容易被‘糖衣炮弹’攻破心理防线。”
针对此类案件频发,邻水县检察院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防范意识,理性追星,切勿轻信网络上的“明星表白”和“情感投资”,一旦遭遇诈骗,应保留好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李思颖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