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记者从岳池县公安局获悉,岳池县两名面馆经营者先后遭遇“冒充学校采购”骗局,短短一小时内合计被骗1.75万元。岳池公安随即发布警情通报,拆解骗局套路,提醒广大外卖商户提高警惕,严防此类诈骗。
据介绍,2025年9月19日上午9时许,在岳池经营面馆的黄老板,于某外卖平台接到一条自称县城某小学“主任”的消息。对方称学校将举办晚会,需采购牛肉作为教师礼物,给出的采购价格远高于市场水平,让黄老板心动不已。
当黄老板表示店内无对应货品时,“主任”顺势提供了一名“批发商”的联系方式,声称该批发商可低价供货,让黄老板从中间赚取差价,轻松获利。
随后,“主任”发来一张两万元的转账截图,称学校已通过对公账户汇款,但因对公账户转账存在延迟,需黄老板先向“批发商”垫付货款,确保货物及时送达学校。
被“高额利润”冲昏头脑的黄老板,立即向“批发商”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1万元。
然而,“批发商”却以货款不足为由拒绝发货,此时黄老板才幡然醒悟,试图联系对方退款,却发现“主任”与“批发商”已双双失联,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短短一个多小时便损失1万元。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岳池县另一家米线店的经营者陈某,也遭遇了一模一样的骗局。
同样是“学校主任”下单、提供“批发商”、要求垫付货款的套路,陈某最终被骗7500元。
岳池公安刑侦大队民警分析,此类骗局专门针对外卖商户群体。随着外卖行业发展,商户信息在网络上极易获取,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商户渴望拓展生意的心理,冒充学校、大型企业等公信力较强的机构,以“高额采购”为诱饵,再通过“提供指定批发商”“对公账户延迟到账”等话术,诱导商户先行垫付资金,最终实现诈骗目的。(汤志斌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