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特殊人群心理疏导难题,筑牢辖区平安防线,邻水县司法局城南司法所聚焦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等群体的心理需求,以“硬件筑基、服务精准、宣传普及”为核心,推出心理咨询“三步走”工作法。
夯实硬件,构筑舒心空间
心理疏导的第一步,是让特殊人群“愿意坐下聊”。司法所精心打造独立心理咨询室,墙面点缀“敞开困惑心扉,拥抱美好明天”的疗愈标语,搭配造型灵动的彩色座椅与生机盎然的绿植,既保障谈话的私密与安全,更以自然松弛的氛围缓解紧张情绪,让特殊人群敢于卸下防备、倾诉心声。同步设立心理图书角,精选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压力调适等主题书籍50余册。这些“无声的心理顾问”帮助特殊人群通过自主阅读梳理情绪、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中缓解心理压力。
找准需求,提供贴心服务
司法所围绕“按需施策”核心,提供靶向服务。一是严把入矫“首诊关”。通过专业量表测评与一对一入矫谈话,系统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情绪倾向及潜在风险。自咨询室启用以来,已为47名新入矫对象完成测评,从危险性程度、心理健康状况、情绪与社交障碍等方面识别出6名风险对象,为后续“一人一策”分类帮扶奠定基础。二是做优重点“疏导关”。针对发现的问题对象及主动求助者,由县社区矫正中心二级心理咨询师提供“一对一”定制疏导,既以共情倾听缓解其负面情绪,也结合司法需求引导树立守法意识。截至目前,已开展针对性疏导19次。经回访评估,对象情绪改善率达78.95%,有效降低了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违规违法风险。
创新手段,宣传护心知识
为提升特殊人群心理自助能力,司法所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普及防护知识。线下通过组织观看情绪管理类短视频,以生动画面拆解“如何缓解焦虑”等实用技巧;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专题讲座,面对面解析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线上定期推送图文并茂的科普文章,将心理防护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多样化宣传使护心知识“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帮助特殊人群逐步建立自主心理防护意识。
通过“三步走”工作法,城南司法所从环境、服务、知识三个维度织密特殊人群心理关爱网络,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为辖区平安稳定注入持续“心”动力。 (邻水县司法局 姜柳汐 刘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