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长安网评 >
把“关键少数”放进“日常显微镜”——新时代党员干部管理的思考
www.guanganpeace.gov.cn 】 【 2025-07-21 11:18:06 】 【 来源:广安长安网

  党员干部日常管理,不仅是组织肌体健康的“免疫系统”,更是事业兴衰成败的“晴雨表”。从浙江“干部云监督”到山西“八小时外”抽查,再到四川“躺平式”干部回炉班,一系列创新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严的基调、实的措施贯穿日常、形成常态,才能让“关键少数”真正成为事业发展的“关键引擎”。

  

  日常管理首先是政治体检的“显微镜”。2024年4月,上级通报某市原副市长在朋友圈妄议中央决策部署,看似“小事”,却折射出政治意识淡薄的“大病”。各地依托“第一议题”制度、政治素质档案、谈心谈话“红脸出汗”等机制,把政治监督嵌入日常,让“两个维护”从抽象口号变为具体场景,确保干部始终与党同心同德。

  

  日常管理更是干事创业的“助推器”。杭州亚运会筹办期间,当地建立“每日晨读+晚盘点”机制,干部佩戴的“数字工牌”实时记录走访步数、问题解决数,优秀者上“红榜”、慵懒者进“黄灯区”。这种“赛场选马”打破了“论资排辈”,让“躺平式”干部在数据面前无所遁形,激活了“拼经济、促发展”的一池春水。

  

  日常管理还是拒腐防变的“防火墙”。云南某地推行“家属助廉”微信群,干部外出应酬需拍照定位上传,纪委干部家属同步收到“廉洁提醒”;山东烟台开发“干部行为AI画像”,对异常消费、频繁请假等12类风险实时预警。事实证明,把监督探头架到“生活圈”“社交圈”,才能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链条。

  

  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当政治体检成为晨钟暮鼓,赛场选马成为常态机制,家庭助廉成为新风尚,干部就能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中升腾“事事心中有底”的底气。新征程上,持续拧紧日常管理“发条”,必将锻造一支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骨干队伍,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澎湃动能。(张亚竹)


编辑:满新液
中共广安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