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听这样的议论:“现在的干部,有的让人暖心,有的却让人摇头。”区别在哪?就在于是否真心为老百姓说实话、干实事、谋实利。这“三实”如同干部身上的“三把火”,烧得旺不旺,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冷暖,决定着人心的向背。
说实话,架起连心桥。干部和群众之间,最怕“打官腔”“兜圈子”。老百姓想听的是掏心窝子的真话、实话,不是云山雾罩的官话、套话。比如政策下来了,是好是坏、有啥影响,得给群众讲明白、说透彻,别藏着掖着;工作中遇到难处了,也别怕丢面子,坦诚向群众说明,大家一起想办法。实话,就像一座结实的桥,连着干部和群众的心。桥稳了,信任就有了,工作才好开展。
干实事,练就铁脚板。群众看干部,不看广告看疗效。说得天花乱坠,不如干成一件实事。什么是实事?就是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比如村里的路坑坑洼洼,能不能想办法修一修?社区老人吃饭不方便,能不能搞个长者食堂?孩子放学没人管,能不能组织些托管服务?这些事可能不大,但件件关乎民生。干部就得迈开腿、沉下身,到田间地头、小区楼栋去,听听大家念叨啥、发愁啥,然后实打实地去解决。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才能沉淀真情。
谋实利,算好幸福账。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好日子,不是虚头巴脑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干部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想着怎么让大家收入多一点、负担轻一点、环境好一点、生活更方便一点。制定政策、推动发展,都要多想想:这能给群众带来啥好处?会不会增加群众负担?要把真金白银投入到民生上,把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百姓的生活改善上。
说实话、干实事、谋实利,这三者密不可分。说实话是基础,干实事是关键,谋实利是根本。它们共同构成了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也是干部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金钥匙”。
当前,发展任务重,民生诉求多,尤其需要广大干部点燃这“三把火”,照亮前行之路,温暖群众之心。每一位干部都应当时刻躬身自省:面对群众,我的话实在吗?我干的事扎实吗?我谋的利实惠吗?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凝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这“三把火”烧得越旺,干部和群众的心就贴得越近,日子就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满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