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关乎党的肌体健康与事业兴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为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锚定了坐标。在改革发展关键期,唯有锻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方能坚如磐石。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思想引领是党员教育管理的灵魂。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面临活动形式单一、教育内容与时代脱节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表层化。破解之道在于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将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课题,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针对农村党员工学矛盾,可通过“精准滴灌”式送学下乡、农闲夜校等形式,将政治理论融入生产实践,实现党性锤炼与能力提升相统一。
聚焦精准施策,破解教育难题。党员群体结构多元、需求多样,“一刀切”模式注定收效甚微。高速公路系统因岗位特殊性导致党员分散、集中难,而传统“满堂灌”更削弱了教育吸引力。亟需构建分类指导体系:对机关党员突出执政能力培训,对农村党员强化乡村治理技能,对“两新”组织党员侧重发展引领作用。同时压实制度基础,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将“严”字贯穿党员发展、教育、监督全链条,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熔炉常燃。
压实责任链条,健全长效机制。党员教育管理绝非组织部门“独角戏”,需全党协同发力。各级党组织须扛起主体责任,制定分层培训规划,将教育管理纳入党建考核体系。更关键的是强化成果转化,建立“学习—实践—反馈”闭环,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等机制,引导理论学习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效能。如白水县聚焦“向心力、吸引力、战斗力、影响力”四力并举的实践表明,唯有教育与管理同向发力,方能让“细胞”活力奔涌,筑牢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员教育管理如夯土垒砖,唯有一锤一錾压实教育精度、创新管理维度、强化制度硬度,方能使党的肌体每一个细胞都焕发蓬勃生机。新征程上,持续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创新,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锻造出更加锐不可当的先锋力量。(李瑶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