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历史连续性,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基因和独特的民族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战略部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绚丽的文化篇章。
坚定文化自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走自己的路,密切关注社会思潮动态,提高对错误思想观点的辨别能力和斗争本领,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把牢意识形态,筑牢防线、守好阵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内在要求。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要求,充分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分析研判新形势、新问题,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网络舆论战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筑牢防范化解风险的思想屏障,构筑好人民防线。
坚持人民为中心,优质服务,提质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前“苏超”“川超”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正如火如荼开展,一方面反映出群众对多元化和群众性体育赛事、运动健身热情高、需求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持续做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全力为重要文旅活动、文旅项目开发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法治运用,规范秩序、守护平安。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推动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在推动发展改革、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工作中,应该发挥法治稳预期、利长远、固根本的保障作用,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念和方法更多融入工作实践,推动维护稳定工作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通过文化滋养、价值引导,从源头上减少涉稳风险。(张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