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执法监督 >
直播互动放松警惕 信息泄露掉进骗局
www.guanganpeace.gov.cn 】 【 2025-11-13 17:29:26 】 【 来源:人民公安报

  当前,网络直播已成为大众娱乐、信息传播、商品交易的重要载体。但在直播间的热闹背后,直播带货诈骗、虚假宣传误导、个人隐私泄露等安全风险暗藏,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本期“安防讲堂”邀请具有相关案件处置或安全防范指导经验的基层民警,聚焦网络直播潜在风险,剖析典型案例,讲解防范技巧,守护大家的财产安全。


  直播互动放松警惕


  信息泄露掉进骗局


  10月28日下午,家住四川省岳池县的杨某,在浏览某视频平台直播间时,被一名网络主播的内容吸引。该主播以“有工作”“时间自由、高额回报”等名义进行宣传,并暗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名额有限”。杨某立即发送了私信,对方随即要求杨某留下手机号码以便“客服联系办理入职”。未多想,杨某便将手机号发了过去。不久,一名自称“派单老师”的人添加了杨某的社交账号,并将其拉入一个“任务群”。群内发布的“工资到账”截图,以及“任务简单、回报高”的讨论内容,让杨某放下了戒心。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尝试完成了两笔小额任务并很快收到了佣金,随后便放心投入了更大金额,最终被骗13万余元。


360截图20251113172812073.jpg


  本案表现出“直播引流、精准设局”的新特征:其一,诱导方式日趋隐蔽。不法分子以“正规招聘”“线上兼职”等名义,诱导受害人主动提交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降低受害人的防备。其二,引流方式转向私密场景。不法分子将受害人从直播间引导至私信沟通,再进一步引流至第三方平台,规避了平台监管,还利用点对点交流增强了欺骗性。其三,诈骗过程呈现“小利诱导、大额收割”的套路。不法分子前期通过发放小额佣金同受害人建立信任,待受害人放松警惕后再实施大额诈骗,整个流程环环相扣,针对性极强。


  民警支招


  四川省岳池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唐国辉:广大网民切勿通过私信、社交平台等非正规渠道向陌生人提供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正规招聘不会以这种方式办理入职;不要轻信直播间、短视频等平台发布的“低门槛、高回报”招聘信息,所有要求“私信联系”“线下交易”的行为均需提高警惕;任何涉及“先充值、后返利”或“垫付资金”的任务均为诈骗,切勿被前期小额返利所迷惑;如遇可疑情况,请立即停止相关操作,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编辑:满新液
中共广安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