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广安 >
前锋区:情、理、法融合,解锁法治新密码
www.guanganpeace.gov.cn 】 【 2025-04-29 10:48:16 】 【 来源:前锋政法

  法治建设是社会进步的标尺,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近年来,前锋区牢树“法治安区”理念,通过创新争议化解模式、深化跨区警务合作、推进法治阵地建设等举措,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法治服务“零距离”

  

  近日,李某与前任女友易某在前锋区综治中心握手言和,为一段感情纠纷画上句点。

  

  原来,李某与易某交往期间,李某为表心意,每逢节日便通过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等方式,给易某发送“520”“1314”等特殊金额,三年累计转账14万余元。2025年年初,两人因性格不合分手。在转账钱款清算方面多次协商未果后,李某带着厚厚一沓转账记录单来到前锋区综治中心求助。经过法院和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李某和易某达成一致意见。

  

image.png


  这起矛盾争议的成功化解是“法院+综治中心”建设的成果。为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实质化解,前锋区人民法院以综治中心运行为契机,积极派员入驻,并植入诉讼服务、调解指导、司法确认等功能植入,充分发挥法院在多元化解中的参与和指导作用,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前锋法治前锋贡献司法力量。

  

  近年来,前锋区积极探索争议化解新路径,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创新推行“一案一员制”调解模式,建立“小组预警—村镇介入—部门联动”三级响应机制。2024年以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000余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线索2479起,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478起。在虎城镇试点“情、理、法”融合调解法,由村组干部、乡贤能人与调解员组成协作团队,通过“拉家常讲情理+释法明责”双轨并进,化解宅基地、赡养类纠纷85件,推动“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前锋区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为抓手,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全面完成一个社区矫正中心、两个中心司法所硬件升级改造,建成集社区矫正、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阵地,其中大佛寺司法所率先实现智慧化转型,配备远程视频调解、线上司法确认等数字化平台,群众办事效率提升60%以上。

  

  共探治理新模式

  

  日前,广安市公安局前锋区分局与东莞市公安局大朗分局正式启动“川粤民警互派”计划,两地公安分批选派优秀民警,开展跨省警务协作实战工作,通过警务理念互鉴、经验互通、技术共享共同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前锋、东莞大朗两地公安签订了跨区域警务合作计划,在人口流入地设立“乡情警务站”,构建无缝衔接、互为支撑、闭环运转的外出务工人员管理服务体系,双边发力、协同推动广莞“乡情警务”品牌成为全国、全省基层社会治理、深耕善治创新品牌。目前,前锋区已在东莞大朗建立3个乡情警务站,发展培育3名警务助理、10名特约调解员,40名禁毒信息员、反诈宣传员,50名乡友加入东莞义警,外出乡友汇聚形成“最强民力”,助力当地社会基层治理。

  

image.png


  “川粤民警互派”不仅是两地警务协作的突破,更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跨省域探索实践。通过乡情纽带,两地公安致力于构建起“跨省矛盾就地化解、务工群体贴心服务、治理能力协同提升”的新格局。不仅如此,前锋区广兴镇还与达州市渠县望溪镇达成共建共治合作,两镇组建双边民警治安联防队,开展场镇夜间治安巡逻,切实解决边界区域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

  

  持续落实“同城融圈”首位战略司法协作。2024年以来,前锋区联合北碚、合川等地法院签订司法协作框架协议6个,开展异地纠纷调处、执行协作299次,与重庆市合川区法院探索构建川渝首个行政争议“诉执信”三源共治司法协作模式,推动两地发展共护、法治共兴,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助力基层依法治理。

  

  法治素养大提升

  

  4月21日,记者在前锋区芦溪河法治文化公园里看到,公园内设置了包括普法墙、宪法雕塑、法治与人生等各具特色、各有寓意的法治文化景观设施,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宪法。“我就住在附近,出来散步就可以看到法治宣传栏,在这些法治小故事中,我学习了许多法律知识,感觉很有意义。”前锋市民蒋大容说。

  

image.png


  前锋区按照“一区一特色、一镇(街道)一品牌、一村(社区)一亮点”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文化人、以法润民,形成了以前锋区芦溪河法治文化公园、广安市检察机关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前锋区税务局法治税苑,代市镇帽合村、龙滩镇许家村法治文化广场,虎城镇水口村和广兴镇桥角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为代表的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法治文化阵地。前锋区芦溪河法治文化公园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并纳入四川省法治文化阵地电子地图(2024版)。如今,“法润前锋”文化阵地在前锋区随处可见。

  

  此外,前锋区深入推进“八五”普法,不断完善9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成12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并实体化运行,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大力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专项行动,该区“村(居)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已结对子151名,覆盖62个村(社区),覆盖率达50%,切实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编辑:满新液
中共广安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