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平安广安 >
广安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构建“一站式”解纷格局
www.guanganpeace.gov.cn 】 【 2025-04-02 15:13:20 】 【 来源:政法好声音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矛盾纠纷呈多发复杂态势。广安市广安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深化人民调解“广安模式”,全力推进“一站式”解纷平台建设,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360截图20250402151245220.jpg

  

  广安区“一站式”解纷服务平台

  

  完善调解制度机制,保障“一站式”服务高效运转

  

  健全源头预防、排查研判、疑难处置等系列运行保障机制,提升调解工作质效。

  

  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指导督促、信息研判、预警预防、分流调处、考核评价等制度,实行一窗受理、限时化解、跟踪回访的“闭环式”办事流程,形成上下联动、分级运行的调解工作格局。

  

  健全排查机制。健全集中排查、专项排查、经常排查相结合的矛盾纠纷逐级排查制度,切实做到“村(社区)7天一排查,乡镇(街道)半月一排查,区级每月一排查”,织宽社会矛盾风险排查化解过滤网。

  

  健全疑难处置机制。建立疑难复杂问题处置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专题研究跨区域跨行业领域以及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疑难复杂矛盾,集中力量及时妥善调处;坚持重大矛盾纠纷挂牌督办机制,实行一案一专班,及时妥善化解重大矛盾纠纷。

  

  建强三级解纷阵地,筑牢维护社会稳定“三道防线”

  

  全面推进区、乡、村三级矛盾纠纷化解阵地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

  

  高标准打造区级解纷阵地。将“广土安辑”理念融入矛盾化解工作,整合法律援助、网格化服务等功能要素,设置调解室、心理疏导室、综合研判室等6个功能室,推动法院、司法、住建等16个行业部门和人民调委会(郭太平调解工作室)、法律咨询、心理服务等23名专家,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等方式进驻平台,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受办一体即办即结的工作机制,实现“一站式”解纷服务。

  

  重点推进乡级解纷阵地建设。积极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机构,将矛盾纠纷受理窗口与公安、司法等功能室融合建设,推动一站合署办公,落实首办责任,建立健全部门职责和工作机制清单,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打造“矛盾化解共同体”。

  

  全面建强村级解纷阵地。整合村社警务室、调解室、信访室、微法庭“四室”,联动警务人员、村社工作人员、调解员、网格员“四员”,确保矛盾纠纷处理在早、化解在小,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打造源头化解三大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结合区情实际,积极打造物业纠纷、家事纠纷、小区纠纷源头化解三大平台,最大限度的将矛盾化解在初始、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image.png

  

  调解群众矛盾纠纷

  

  推进物业纠纷专业化解。积极构建法院、行政主管部门、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三位一体”纠纷化解格局,在区综治中心设立物业纠纷受理窗口,建立起一支由退休法官、公调对接人员及10余名精干力量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实行“一个案子、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法,推动实现物业领域纠纷“进一扇门、解千般事”,自成立以来共调解物业纠纷200余件。

  

  推进家事纠纷多元化解。依托协兴法庭,成立由家事法官、民政、妇联及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参与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创新推行“五层递进”化解工作法,充分利用“法庭+村居”“法官工作室+妇联干部”等形式,深化家事纠纷多元化解。

  

  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全面推行“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调解和谐文化,将调解文化与平安建设小区分类治理紧密结合,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力量下沉,因地制宜打造15个调解文化小区,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编辑:满新液
中共广安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