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慰问”不能掉入形式主义的怪圈
每到岁末年初,各级走访慰问活动相继开展。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在传递党和政府温暖的同时,密切干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有关媒体的反映来看,一些走访慰问异化变味、带着形式主义的痕迹。有的慰问活动层层陪同,走访慰问一户家庭,乌拉拉车辆一大排、人员一大堆,美其名曰工作重视,实际徒增负担;有的慰问活动送物——握手——拍照三部曲,来去匆匆只为留痕完成任务;有的慰问给群众送去了米面油等物资,但和群众说不上话或只会简单说几句祝福的话,“慰”多“问”少,没有和群众坐在一根板凳上,没有真正把群众所思所愿所盼掌握起来,走访成走秀。以上情形既没有发挥出走访的作用,也将慰问变成了群众厌恶的形式主义。
做好走访慰问工作,避免掉入形式主义的怪圈,我们开展走访慰问的干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增强群众工作能力。走访慰问必需带着“真情”。要把群众当亲人、家人,轻车简从、扑下身子、放低姿态,真正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平等交流,主动关怀、亲切问候,倾听诉求,走出真感情、访出真情况、慰出真温暖、问出真实情。走访慰问必须带着“真心”。要始终心中装着群众,在走访慰问前用心掌握对象情况,在走访慰问中用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在走访慰问后用心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避免“蜻蜓点水”的走访和“赶场式”慰问。走访慰问必须带着“真意”。走访慰问了解到的情况不能事过不管,必须诚心诚意将各种情况收集起来,将群众反映的情况汇总起来,深入研究,确保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胡志强)
编辑:满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