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畔的姜太公垂钓时,周文王见到他直钩垂钓的奇景,却被其"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务实精神所折服。这个三千年前的典故,道破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密码——务实作风始终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当形式主义的浮云遮蔽实干兴邦的星空,重拾务实精神不仅是对传统的传承,更是破解时代难题的金钥匙。
中华文明的基因中镌刻着务实的烙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实践品格,孔子"每事问"的求实态度,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实证精神,构筑起中华文明独特的实践理性。明代海瑞在淳安知县任上,拒绝空谈仁义,而是用"黄册实核法"丈量土地、清查赋税,使百姓税负骤降六成。这种"不为虚言,务求实效"的作风,正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
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为务实精神写下新时代注脚。深圳特区初创时期,面对"姓资姓社"的争论,建设者们秉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用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打破思想桎梏。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跋山涉水,以"绣花功夫"精准施策,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些实践证明,务实不是简单的埋头苦干,而是以科学态度直面矛盾、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的智慧结晶。
破除形式主义顽疾,需要构建务实作风的长效机制。某地曾出现"扶贫表格三十余种,干部入户只为拍照"的怪象,暴露了考核评价体系的扭曲。要建立"过程看痕迹、结果看实绩"的考核机制,让"痕迹管理"回归服务本质。杭州市推行的"民情三谈"制度,要求干部每月必须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把解决问题作为考核硬指标,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值得借鉴。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务实作风正焕发新的时代价值。从"放管服"改革到"最多跑一次"创新,从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务实精神正在重塑新时代的工作方法论。当我们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相结合,就能在实干中开辟事业新局,在务实中书写时代华章。这既是对先人智慧的传承,更是对民族复兴使命的担当。(张伯轩)